前幾天參加讀書會,被問到我是喜歡地理還是喜歡教育
思索了一下,地理吧,教育是地理能夠推廣的手段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人
地理學在十六、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是門顯學
有太多地表的未知等待去挖掘與考察,以利於資源探勘與運用
經過考察歸納之後發現地表上人類活動有些規律性,洪寶德、李特爾先生在大學開設講堂
討論熱帶地區人的個性、哪個海峽山甲角設立港口會最能營利
在地球,人類活動夜空圖是海港是最燦爛的
地表規律性的探討
事實上是可以跟物理學平起平坐的,而物理學現在已經發展到解釋宇宙的天文現象
包括宇宙的形成
而地理學則一直無法有一個萬物至理。
為甚麼會這樣?
地域環境實在太複雜,環境複雜生活方式也多樣,加上人類的交流頻繁
生活方式的移植也受到地域環境的複雜性而調適,即使是殖民國的人民,至異鄉生活習態
也已跟母國不一樣了
各種地域的精神、制度、器物也因地域複雜而變形、合成,而沒有一個萬【地】之理。
譬如說在行星風系有西風吹襲的地方,在西部歐洲產生工業文明,美洲西部、南非西南部則處於
部落社會
相差懸殊,環境沒有那麼絕對。
不過環境是影響人類活動的,人類是被牽制的,誰因誰果是地理必須先搞清楚的
人類沒有辦法完全克服改變環境的變化
文革的失敗,中國糧荒與災害的歷史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
而地方的複雜性進一步影響的精神、制度、器物的微妙變動,
也包括了現代網絡全球化各地對此影響的反應。
什麼是萬【地】之理
這麼說吧!
環境複雜性讓人類適應互動微妙的變化
各地域不同民族對於生活的適應與堅韌性是我們所要說的故事。
這些故事是可以反省、咀嚼、並影響後代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