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是個次大陸,早期為英聯邦體制的一部分,包括了現在的巴基斯坦
與孟加拉,在英國鬆散的聯邦制下,印度維繫著複雜傳統的文化
貧民百萬富翁階露了印度廣大童工背後所遭遇的故事
包括了宗教衝突、階級對立、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、貧窮的問題
究竟印度的命運與過去的關連為何?印度如何轉型為全球後勤辦公室?
一、歷史角度:
印度的統治者影響最深刻的是佛教孔雀王朝之後的阿利安人印度教
加上伊斯蘭教、蒙古族、英國等都曾來過此地控制,所以此的的文化、種族
、語言、宗教多樣性特別大,印度教利用嚴明的種姓制度來取得社會的穩定性
,在十九世紀獨立後,印度正式成為一個自主的統一聯邦。
印度憲法則是世界最長的憲法條章。
二、政治角度
印度在獨立後採行中央集權制,但國內執行民主制度,所以為地球上人口數
最多的民主國家,民主卻給印度帶來無效率的政府執行力,廣大的民眾雖有選票
有人權,但普遍知識與教育不足。計畫經濟的模式與蘇聯相似,採中央主導發展
策略性產業,與種姓制度隱隱相關。
造成某些產業營利專斷,與蘇俄後期產業的弊病雷同
民間企業則有雇用童工之嫌。
但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軟體服務業,憑藉著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勞力優勢,世界
跨國公司紛紛來此設立後勤辦公室,負責資料處理、客員服務、轉運分送等
企業價值鏈比較尾端的工作,印度的英文底子、數理頭腦、時差優勢都是與其他
發展中國家沒有的絕對優勢。
四、文化社會方面
印度因為種姓制度而造成貧富不均的問題,加上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有衝突
、基礎設施不良,常常令外國企業卻步不前。這也導致印度想要發展軟實力
的路徑,包括印度電影、文化的推廣、軟體程式的設計、舞蹈音樂的行銷等
由於多樣性印度在文化的創意度有著驚人的潛力,在過去有佛教對亞洲的影響力
未來印度文化將會是可觀的成就。
人口、農村、環境汙染將是印度所要面對的。印度發展與其他殖民地單純以農產品
、礦業不同,依循著自身的優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,奧斯卡金像獎頒給印度人實至名歸。
由於政府的無效率,加上中央長期掌握計畫經濟中的能源、電力、鋼鐵、水的
產業所以印度在國防工業有著長足的進步,可以自行研發人造衛星與核武,
但民生基礎建設相對落後,國有企業長期下來流於弊病、政府官員有特許的問題